簡稱:中小商協
組成:主要由商品制造、商貿流通、商業服務及服務中小企業相關機構組成。
定位:政企之橋、行業之窗、會員之家、企業之友
主要職能:
1、組織職能
以規范化建設為重點,堅持市場化為導向,吸納優質會員企業,凝聚行業力量,爭取政策支持,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維護會員企業權益,規范市場行為,整合相關資源。
2、協調職能
積極建立政府部門、商業銀行、大型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相關機構工作關系,建立服務中小企業各領域民間自律、協調機制,減少單個企業的運作成本,實現行業間資源共享、相互融合的發展環境。
3、服務職能
及時發布信息,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詢與服務,協調與仲裁貿易糾紛,舉辦產品信息發布和展銷,舉辦世界中小企業大會和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開展會員企業融資、創新、法律、人才等培訓和咨詢,幫助政府招商引資,幫助會員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薦會員參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國家級榮譽表彰;推薦優秀會員積極參政議政,加入相關民主黨派;積極參與軍民融合,支持復轉軍人就業創業、建立多個軍地共建關系。
4、智庫職能
整合官產學研資源,吸納各界精英,積極開展參與制訂與中小企業相關的政策、法規調研工作,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及時宣傳行業典型,建設好“兩微一端一抖”,開展調研、編撰《決策參考》,組織“強企講堂”、召開“兩會代表委員對話中小企業”、“企業家國際圓桌會議”等,將智庫優勢、思想銳度得以轉化呈現。
歷任主要領導:
中小商協歷任主要領導和榮譽領導為陳昌智、陳宗興、張鳴起、解思忠、孔慶泰、李獻平等;創會會長姜明、三屆理事會會長王民、名譽會長董樹奎、現任會長楊斐、黨組織書記任興磊、監事長左凌云。
組織發展:
截至2022年12月,中小商協面向全國發展會員總數6000家,設立分支機構20個,目前與16個地市級(含百強縣市)簽約共建中小企業創新城市,11家央企、國有、民營龍頭企業,6家城市商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為服務中小企業鋪路架橋。
發展歷程:
199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中華集體商業企業聯合會,由原商業部主管,為支持集體商業企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2015年脫鉤后改為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黨建領導,是中小商業企業領域唯一綜合性的國家級社會組織。三屆理事會以來,按照新修訂的《章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協會治理機制,提升協會服務能力,得到廣泛認可。
特別是2020年11月9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我會全體理事會成員給總理的一封信上做出重要批示,這不僅是對中小商協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對全國中小企業的親切關懷和鼓舞。
近年來,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還主動參與發起了“世界中小企業大會”已在北京舉辦兩屆,引起了國際關注,為推動我國中小企業走向世界架起了橋梁。每年一屆的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聯合各黨派中央社會服務部及相關社會團體、群團共同舉辦,既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指引方向,也給企業制訂自己的研發戰略打開思路。
中小商協各項事業有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