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五中全會精神 搶抓“十四五”新機遇——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在第十五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活動,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下舉辦線上線下的中小企業交流活動非常難得,值得祝賀!
前不久,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應對變局、化危為機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了濃縮版的規劃——全會公報,此次全會公報對于廣大企業家來講,透露了很多投資機會,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結合學習,談幾點認識。
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于變局中開新局。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因此,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公報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當前,全球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明顯提升,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中國具備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巨大的市場潛力和雄厚的資金實力,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新局,中國必須著力推進集群式供應鏈的現代化和科技化,加快集群式供應鏈組織續衍的建設,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集群式供應鏈,從而助推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二是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企業創新育新機。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動力。
當前,盡管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但創新仍面臨一些突出短板,尤其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方面還有多政策領域亟待完善,在接下來的“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應強化硬投入,優化軟環境,以更大勇氣和力度支持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要特別幫助中小企業化危為機,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積極落實好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強化智能制造水平的惠企政策,幫助企業培育新的生機。
三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發展有希望。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叭嫱七M鄉村振興”是公報的一個亮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隨著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為“十四五”乃至到二〇三五年我國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期間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將堅定不移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優先配備人才、資金和土地, 優先安排投入, 而這對于廣大有志于參與農業產業投資的企業將是一次難得機遇。
同志們:
盱衡全局,瞻望未來。“中國號”巨輪已經駛向了前所未有的寬闊水域,新機遇與新挑戰相伴相生勢在必然。應對新機遇新挑戰既不能沾沾自喜,亦不可妄自菲薄。廣大企業家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準確把握新形勢,善于化危為機,扎實做好在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市場中謀求創新發展的長期準備,努力實現企業穩健發展,向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有希望的方向努力。
祝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祝中小企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