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 | 部署這些營商環境和信用建設工作重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近日,31個?。ㄊ?、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已全部發布,在各省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營商環境和信用工作要點。源點信用通過梳理發現,無論是推進重點領域監管,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還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各地政府都提出2023年立足當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助力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
在接下來的實際工作中
應著力把握哪些營商環境和信用工作要點呢?
一起來看↓↓↓
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迭代升級改革舉措,始終保持首善之區營商環境的領先地位。優化企業準入、準營、注銷等事項辦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證通辦”事項和“一件事”集成辦服務場景。推進“6+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有效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建設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完善要素市場建設,增強政策可知曉可操作性。健全“服務包”“服務管家”工作機制,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F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形成,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作用更加凸顯。高水平改革開放走出新路,浦東引領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持續增強,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
以效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鞏固拓展營商環境創新成果,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高水平對標改革,全力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探索極簡審批。推進全過程公正監管,建成全市統一的綜合監管系統,持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推進全周期提升服務,全面推行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和就近辦、集成辦、馬上辦。開展第五次經濟普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和稅收征管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堅持過緊日子,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確保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塑造“誠信天津”品牌,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工商業聯合會、津商聯合會、企業聯合會、行業商協會、校友會等經濟交流合作橋梁紐帶作用。
全面落實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范圍,擴大資質、標準、檢驗檢測、醫療檢查結果互認,推進社會保障經辦服務協同,深化口岸合作,加強三地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
著力釋放市場主體活力。高質量完成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攻堅戰各項任務。優化審批環境,深化工程建設綜合審批制度改革,推廣工業“標準地”出讓和施工圖承諾許可制度,實施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進項目聯合驗收程序,在破除“準入難”基礎上更好解決“準營難”,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動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分類改革。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轉變,全面推進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推廣“一企一照一碼”,推出一批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場景。深入推進市場主體年報“多報合一”改革,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強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和公平競爭環境建設,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堅持在發展中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健全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快高風險企業資產處置、債務重組和司法重整,防范化解債券違約、單體企業信用風險和社會領域金融風險,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高壓態勢,防范產業、金融、財政風險交叉感染。
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推廣知識價值、商業價值信用貸款,促進專精特新、科創培育等基金市場化運作,健全科技企業上市服務機制。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扎實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抓好世界銀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估和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推出更多利企便民改革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建設水電氣訊等“一站式”服務平臺。恪守契約精神,帶頭守信踐諾,建設“山城有信”平臺。加快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建設,完善國際化購物、休閑、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持續提升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創新環境和要素保障環境。
要擔當好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抓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國資國企、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數字政府、信用廣東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廣東標志性引領性改革品牌,擦亮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向全世界展示一個不僵化、不停滯、不懈怠的活力廣東。
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進廣州、深圳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營商環境建設短板弱項對標提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創建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促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制度,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一照通行”改革,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使監管對誠信經營者“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入實施“1+5+13”營商環境系列政策,完善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拓展和完善制度化常態化政企溝通渠道,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優化提升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提高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計劃,打造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以“改”優服務,優化和再造政務服務流程,深化“一業一證”“一照多址”等改革和辦電“零投資”服務,深入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多測合一”、聯合驗收“一口受理”、高頻事項“一站式”通辦等,推動更多事項“跨省通辦”“免申即辦”“掌上辦”。以“聯”促便利,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拓展“單一窗口+”服務,探索開展廈門與金磚國家、RCEP國家跨境貿易相關單證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與聯網核查,支持平潭穩妥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以“信”樹形象,提高監管執法規范性和透明度,推廣信用承諾制,健全信用修復機制,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恪守契約精神,建設誠信福建。
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對標一流持續推出創優營商環境舉措,堅決落實“十做到”“十嚴禁”。健全常態化閉環式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工作機制,做到企業訴求“一口收辦”。
堅持以政務誠信引領社會誠信,深入實施政府履約踐諾行動,有約必履,有諾必踐,說話算數。推動各市提升信用建設水平,爭創國家信用建設示范城市。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沂蒙精神,推進信用山東建設,倡導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五為”志愿服務,推動文明創建取得更好成績,讓“厚道山東人”形象更加閃亮。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落實好新下放的135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強化政策集成供給,用足用好國家政策紅利,分批推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包。
抓改革促開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靠改革破解難題,靠市場積聚要素,靠機制增強動力。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投資項目審批提速,省級61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辦。探索開展全域營商環境評價,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顯著提升。
創新和加強市場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完善“互聯網+監管”。健全對新業態、新模式等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領域的嚴格監管,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堅持對標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狠抓營商環境3.0版改革落實,復制推廣一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持續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證照分離”“一業一證”等改革,推動更多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更大力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新增50項高頻事項免證可辦,實現95%以上涉企事項全程網辦。出臺新形勢下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落實與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相適應的準入機制,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開展縣級營商環境示范創建,全面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謀劃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切實打造湖北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多用改革的思路、巧用市場的力量、善用開放的資源,讓政府作用更好發揮、市場機制更有效率、微觀主體更具活力,推動湖北從沿海開放的“后隊”變為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堅持助企紓困,常態長效“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持續開展“紓困增效”專項行動,針對性解決企業融資、用能、用工等問題。堅持遵法守信,抓好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完善信用核查、承諾、評價、獎勵和修復機制。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鞏固提升省屬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成果,常態化推動“壓層級、減法人”工作,以市場化方式推進省屬國企重組。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盤活閑置低效國有資產、資源、資金。推進實施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家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和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改革試點,加大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力度。建立健全省級儲備糧統一承儲體制機制。
在審慎監管前提下推進金融創新,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更多“一件事一次辦”,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依法賦予鄉鎮(街道)辦理。推廣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實現投資項目全程網辦。推動外商投資事項“一站辦結”,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施數字政府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全省統一的大數據資源中心,聚焦“聯、通、辦”問題,打破“信息孤島”,擦亮“天府通辦”品牌,完善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互聯網+監管”,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落實惠企穩企政策,既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更大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深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爭創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支持開展營商環境民主監督,力爭南昌、九江、贛州、贛江新區進入全國一流水平行列,多項評價指標進入全國標桿城市行列。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資金要素獲取等支持政策,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著力營造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建立以企業家獲得感為導向的營商環境制度。深化“政策找企業、企業找政策”機制,推動干部上門送政策,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大力整治營商環境突出問題,以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樹立“貴人服務”的“好口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以“五個通辦”為抓手,打造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服務的“企業之家”,提升服務企業服務項目能力水平。深入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行動。新增市場主體60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戶、服務業企業400戶,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戶以上。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嚴格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廣全國創新試點先進改革舉措,推動市場、創新、政務、法治、人文“五大環境”全面提質,打造標桿州市。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擴大“一件事一次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范圍,推動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同源發布、同步更新、一體化辦理。優化惠企政策申報系統,實現政策推送精準匹配、企業訴求一站直達、普惠政策免申即享。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進企業開辦標準化規范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拓展“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幫辦代辦”深度廣度,完善“陜企通”服務功能,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走深走實。完善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實施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制管理,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持續化常態化,加快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省屬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加大市場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提高企業戰略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打造一流國企勁旅。
傾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標準,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活動,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和市場預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落實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水平,做實“甘快辦”特色品牌,推動更多高頻事項“集成辦”“異地辦”“掌上辦”。加快打造誠信甘肅,支持蘭州、張掖、金昌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全面推進質量強省戰略,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開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推進“一件事一次辦”,規范涉企收費,恪守契約精神,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引客商、聚人氣、贏口碑。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持續增加省對下轉移支付,健全財政資金常態化直達機制,更好支持基層“三?!惫ぷ?。加快創建西寧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積極推進省農信社等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持續深化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為抓手,以數字化改革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努力打造更加公平、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動涉企審批一次辦成、便民服務一網通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恪守契約精神,堅決糾正政務失信行為,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推動惠企強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大力處置城市“爛尾樓”,有效盤活閑置存量資產。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更強,讓遼寧真正成為企業家和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樂土、成就夢想的搖籃。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整合資本投資型國企,強化制造業國企體系能力建設,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吉林成為投資的沃土、興業的福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深化“五個合作”,推動外資外貿提質增效,實現招商引資規模和質量取得新突破。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
推進鄉村建設治理。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完善“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化農村“三塊地”改革,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農墾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農墾土地資產化資本化和墾地融合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承諾制+標準地”為核心的極簡審批。加大向市縣、園區放權力度,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設,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用制度和互聯網技術,讓市場主體和群眾依法依規辦事不求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營商環境重要量化指標趕超國內一流計劃,開展“領跑行動”“賽馬打擂”,常態化“病例問診”。推進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和“全省通辦”“跨省通辦”。加大行政審批改備案力度。推進“機器管招投標”系統建設。“信用+”應用場景拓展到10個行業以上。完善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新增小微企業貸款額、企業入駐數均增長50%。增強惠企政策兌現剛性和可持續性。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增添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無論是解近憂還是謀長遠,都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放”既要把權力放到位、也要讓基層接得住,自治區已經下放了679項權力事項,特別是發改、能源等部門很多涉及項目審批的重要事項都放了下去,要指導各地扎實做好承接工作,實施好盟市、旗縣“兩優”專項行動,統一辦事指南和操作規范,提升政務服務集成化水平,推動清單事項網上辦理,實現“一單盡列、單外無單”,讓基層能接好、能管好,讓企業和群眾真便利、得實惠;“管”既要管得住、管得好,也要無事不擾,對正常的事不設障、不干預;“服”要強化主動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意識,各級政府都要把基層的事、群眾的事、企業的事當成份內的事、必辦的事,對困難的事搭把手、敢出手,讓企業和群眾好辦事、辦成事、不誤事。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實施一流企業創建工程,聚焦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整合重組一批、組建設立一批、做強做大一批、推動上市一批,每個一批都要有實質性舉措、形成標志性成果,加快組建“蒙”字號國企方陣。
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基層“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推進“全區通辦”、“全鏈通辦”、“跨省通辦”,探索跨部門跨層級綜合監管。推廣“智管云”平臺,優化“智桂通”服務,推出更多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范圍。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建立與稅收貢獻掛鉤的產業支持政策和財政資金分配機制。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發展綠色、普惠、科技、數字、跨境等“五個金融”,力爭“桂惠貸”投放3000億元以上,推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提效。開展南寧和防城港數字人民幣試點。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持續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等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大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力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推進質量強桂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工作部署。
大力實施營商環境提質升級行動。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補短揚長的有效競爭力,建立全區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加強政務環境建設,靠服務聚人聚財??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力推網上辦、一次辦、入戶辦、免申辦、容缺辦等服務,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強政策環境建設,靠政策聚人聚財。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制定更加科學有效,更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加強法治環境建設,靠法治聚人聚財。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依法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確保經濟發展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強誠信環境建設,靠誠信聚人聚財。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讓守法誠信經營者一路綠燈、讓違法失信者無路可行,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帶頭遵守契約,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實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讓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公平競爭。完善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交通、能源、化工、礦產、水利、農牧、城建、旅游、物流、環保、金融、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打造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行動和民營企業培優工程,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長效機制,多措并舉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依法依規加大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整治力度,早日實現拖欠問題“清零”!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出臺實施自治區社會信用條例,支持烏魯木齊等地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圍!
加快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出臺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探索工業用地“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模式,推進營業執照智能審批、即辦即領。對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同步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和自治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加大減稅退稅降費力度,建立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強化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研究出臺流轉土地指導意見。加強信用監管,公正文明執法,嚴禁干預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切實穩定企業家預期和信心,力爭市場主體增長6.5%以上。